“十年三过苏台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十年三过苏台路”出自宋代吴潜的《青玉案》,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nián sān guò sū tái l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十年三过苏台路”全诗

《青玉案》
十年三过苏台路
还又是、匆匆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
付与愁人砌愁句。
为问新愁愁底许。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青玉案》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青玉案》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玉案,是指一种青色的玉制案子,这里可以理解为青色的案几。诗人通过这个形象来描绘他的思念之情。

诗中写道:“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过去的十年里,三次经过苏州和台州之间的路途,而现在又匆匆地要离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这句话描绘了景物的迅速变化和光景的流逝,强调时间的匆忙和不可逆转的性质。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这句话描写了湖泊边的景色,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消魂之感。鹭洲、鸥渚、苇汀、芦岸都是湖边的景物,它们的美丽和宁静使人心醉神迷。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这句话描绘了黄昏时分,苍烟似乎要和斜阳合为一体。诗人将自己的愁思寄托在这个景象之中,用愁句来砌筑自己的愁情。

“为问新愁愁底许。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的愁苦的感叹和疑问。他沉浸在酒的边缘,醉酒后进入梦乡,但梦境却在前山的雨中断续不清。

整首诗词以描述诗人的离别之情为主线,通过对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命运的疑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给人以深沉凄美的感觉。同时,通过对时间、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处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意境,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离愁和对未来的迷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十年三过苏台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īng yù àn
青玉案

shí nián sān guò sū tái lù.
十年三过苏台路。
hái yòu shì cōng cōng qù.
还又是、匆匆去。
xùn jǐng liú guāng róng yì dù.
迅景流光容易度。
lù zhōu ōu zhǔ, wěi tīng lú àn, zǒng shì xiāo hún chù.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cāng yān yù hé xié yáng mù.
苍烟欲合斜阳暮。
fù yǔ chóu rén qì chóu jù.
付与愁人砌愁句。
wèi wèn xīn chóu chóu dǐ xǔ.
为问新愁愁底许。
jiǔ biān chéng zuì, zuì biān chéng mèng, mèng duàn qián shān yǔ.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十年三过苏台路”平仄韵脚

拼音:shí nián sān guò sū tái lù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十年三过苏台路”的相关诗句

“十年三过苏台路”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十年三过苏台路”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十年三过苏台路”出自吴潜的 《青玉案》,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