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华筵喜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此去华筵喜聚”出自宋代陈著的《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qù huá yán xǐ j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此去华筵喜聚”全诗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风月堂中,画屏不动香猊吐。
珠翘环拥蕊宫仙,双鬓青如许。
相对童颜寿侣。
看庭前、绯袍拜舞。
十洲三岛,柳探春时,梅欺雪处。
甲子花周,自从今日重新数。
碧瑶杯重翠涛深,笑领飞琼语。
此去华筵喜聚
听传宣、云间紫府。
万分如意,凤诏便蕃,香轩容与。

分类: 烛影摇红

作者简介(陈著)

陈著头像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陈著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朝代:宋代
作者:陈著

风月堂中,画屏不动香猊吐。
珠翘环拥蕊宫仙,双鬓青如许。
相对童颜寿侣。
看庭前、绯袍拜舞。
十洲三岛,柳探春时,梅欺雪处。
甲子花周,自从今日重新数。
碧瑶杯重翠涛深,笑领飞琼语。
此去华筵喜聚。
听传宣、云间紫府。
万分如意,凤诏便蕃,香轩容与。

中文译文:
在风月堂中,画屏上的香猊不停地吐着烛光。
珠翘环绕着蕊宫仙,双鬓的青丝如许。
彼此青春永驻,如同寿侣一般。
看着庭院前,穿着绯袍的人拜舞。
十洲三岛,柳树探春时,梅花在欺骗着雪的地方。
甲子年花又开了一周,从今天起重新开始数。
碧瑶杯中的翠涛重叠,微笑中领略着飞舞的琼音。
此刻离开华筵,喜悦地聚在一起。
听传闻,宣室间传出紫府的消息。
万事如意,凤诏已经遥传,香轩中容纳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寿元实通判母的场景。寿元实通判母是指作者陈著的母亲,诗中以寿元实通判母之名来赞美母亲的高尚品质和美丽容颜。

诗的开头,风月堂中的画屏上的香猊摇曳不定,烛光闪烁,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接着描述了珠翘环绕着蕊宫仙(指作者的母亲),母亲的双鬓青如许,青春永驻,与作者相对,寿元实通判母成为了他的寿侣。

诗中描绘了庭院前穿着绯袍的人拜舞,可能是在庆贺母亲的寿辰。接着提到了春季柳树探春和梅花盛开,以及甲子年花重新开放,展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碧瑶杯中的翠涛和飞舞的琼音,意味着庆祝之时。诗末提到离开华筵(华丽的宴席),喜悦地聚在一起,听到了传闻,宣室中传来了紫府的消息,说明母亲的喜庆消息已经传遍。

整首诗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母亲的美貌和高贵,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祝福。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庆贺的氛围,传递出喜庆和祥和的情感。整个诗篇充满了对家庭和亲情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此去华筵喜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ú yǐng yáo hóng shòu yuán shí tōng pàn mǔ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fēng yuè táng zhōng, huà píng bù dòng xiāng ní tǔ.
风月堂中,画屏不动香猊吐。
zhū qiào huán yōng ruǐ gōng xiān, shuāng bìn qīng rú xǔ.
珠翘环拥蕊宫仙,双鬓青如许。
xiāng duì tóng yán shòu lǚ.
相对童颜寿侣。
kàn tíng qián fēi páo bài wǔ.
看庭前、绯袍拜舞。
shí zhōu sān dǎo, liǔ tàn chūn shí, méi qī xuě chù.
十洲三岛,柳探春时,梅欺雪处。
jiǎ zǐ huā zhōu, zì cóng jīn rì chóng xīn shù.
甲子花周,自从今日重新数。
bì yáo bēi zhòng cuì tāo shēn, xiào lǐng fēi qióng yǔ.
碧瑶杯重翠涛深,笑领飞琼语。
cǐ qù huá yán xǐ jù.
此去华筵喜聚。
tīng chuán xuān yún jiān zǐ fǔ.
听传宣、云间紫府。
wàn fēn rú yì, fèng zhào biàn fān, xiāng xuān róng yǔ.
万分如意,凤诏便蕃,香轩容与。

“此去华筵喜聚”平仄韵脚

拼音:cǐ qù huá yán xǐ jù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此去华筵喜聚”的相关诗句

“此去华筵喜聚”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此去华筵喜聚”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此去华筵喜聚”出自陈著的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