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全诗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巩再拜。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及注释
翻译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象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再拜上。
注释
①铭: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②通材:兼有多种才能的人。
③勒:刻。
④畜:积聚。
⑤兼胜:都好,同样好。
⑥卓卓:卓著,突出的好。
⑦衋(xì)然:痛苦的样子。
⑧蹶:挫折。
⑨魁闳:高大。
寄欧阳舍人书创作背景
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当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作者29岁。寄欧阳舍人书鉴赏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作者提出:“立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然后再分说,“畜道德”和“能文章”。最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二三段为“转”,最后两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在以上所述中,读者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结构十分谨严,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ōu yáng shè rén shū
寄欧阳舍人书
gǒng dùn shǒu zài bài, shè rén xiān shēng: qù qiū rén hái, méng cì shū jí suǒ zhuàn xiān dà fù mù bēi míng.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fǎn fù guān sòng, gǎn yǔ cán bìng.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fū míng zhì zhī zhe yú shì, yì jìn yú shǐ, ér yì yǒu yǔ shǐ yì zhě.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gài shǐ zhī yú shàn è, wú suǒ bù shū, ér míng zhě, gài gǔ zhī rén yǒu gōng dé cái xíng zhì yì zhī měi zhě, jù hòu shì zhī bù zhī, zé bì míng ér jiàn zhī.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huò nà yú miào, huò cún yú mù, yī yě.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gǒu qí rén zhī è, zé yú míng hū hé yǒu? cǐ qí suǒ yǐ yǔ shǐ yì yě.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qí cí zhī zuò, suǒ yǐ shǐ sǐ zhě wú yǒu suǒ hàn, shēng zhě dé zhì qí yán.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ér shàn rén xǐ yú jiàn chuán, zé yǒng yú zì lì è rén wú yǒu suǒ jì, zé yǐ kuì ér jù.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zhì yú tōng cái dá shí, yì liè jié shì,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jiē jiàn yú piān, zé zú wèi hòu fǎ.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jǐng quàn zhī dào, fēi jìn hū shǐ, qí jiāng ān jìn? jí shì zhī shuāi, wéi rén zhī zǐ sūn zhě, yī yù bāo yáng qí qīn ér bù běn hū lǐ.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gù suī è rén, jiē wù lēi míng, yǐ kuā hòu shì.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lì yán zhě jì mò zhī jù ér bù wéi, yòu yǐ qí zǐ sūn zhī suǒ qǐng yě, shū qí è yān, zé rén qíng zhī suǒ bù dé, yú shì hū míng shǐ bù shí.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hòu zhī zuò míng zhě, cháng guān qí rén.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gǒu tuō zhī fēi rén, zé shū zhī fēi gōng yǔ shì, zé bù zú yǐ xíng shì ér chuán hòu.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gù qiān bǎi nián lái, gōng qīng dài fū zhì yú lǐ xiàng zhī shì, mò bù yǒu míng, ér chuán zhě gài shǎo.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qí gù fēi tā, tuō zhī fēi rén, shū zhī fēi gōng yǔ shì gù yě.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rán zé shú wèi qí rén ér néng jǐn gōng yǔ shì yú? fēi ch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ě, wú yǐ wéi yě.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gài yǒu dào dé zhě zhī yú è rén, zé bù shòu ér míng zhī, yú zhòng rén zé néng biàn yān.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ér rén zhī xíng, yǒu qíng shàn ér jī fēi, yǒu yì jiān ér wài shū, yǒu shàn è xiàng xuán ér bù kě yǐ shí zhǐ, yǒu shí dà yú míng, yǒu míng chǐ yú shí.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yóu zhī yòng rén, fēi chù dào dé zhě, è néng biàn zhī bù huò, yì zhī bù xùn? bù huò bù xùn, zé gōng qiě shì yǐ.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ér qí cí zhī bù gōng, zé shì yóu bù chuán, yú shì yòu zài qí wén zhāng jiān shèng yān.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gù yuē, fēi ch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ě wú yǐ wéi yě, qǐ fēi rán zāi! rán chù dào dé ér néng wén zhāng zhě, suī huò bìng shì ér yǒu, yì huò shù shí nián huò yī èr bǎi nián ér yǒu zhī.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qí chuán zhī nán rú cǐ, qí yù zhī nán yòu rú cǐ.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ruò xiān shēng zhī dào dé wén zhāng, gù suǒ wèi shù bǎi nián ér yǒu zhě yě.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xiān zǔ zhī yán xíng zhuō zhuō, xìng yù ér dé míng, qí gōng yǔ shì, qí chuán shì háng hòu wú yí yě.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ér shì zhī xué zhě, měi guān zhuàn jì suǒ shū gǔ rén zhī shì, zhì qí suǒ kě gǎn, zé wǎng wǎng xì rán bù zhī tì zhī liú luò yě, kuàng qí zǐ sūn yě zāi? kuàng gǒng yě zāi? qí zhuī xī zǔ dé ér sī suǒ yǐ chuán zhī zhī yáo, zé zhī xiān shēng tuī yī cì yú gǒng ér jí qí sān shì.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qí gǎn yǔ bào, yí ruò hé ér tú zhī? yì yòu sī ruò gǒng zhī qiǎn bó zhì zhuō, ér xiān shēng jìn zhī, xiān zǔ zhī tún juě fǒu sāi yǐ sǐ, ér xiān shēng xiǎn zhī, zé shì zhī kuí hóng háo jié bù shì chū zhī shì, qí shuí bù yuàn jìn yú mén? qián dùn yōu yì zhī shì, qí shuí bù yǒu wàng yú shì? shàn shuí bù wéi, ér è shuí bù kuì yǐ jù? wéi rén zhī fù zǔ zhě, shú bù yù jiào qí zǐ sūn? wéi rén zhī zǐ sūn zhě, shú bù yù chǒng róng qí fù zǔ? cǐ shù měi zhě, yī guī yú xiān shēng.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jì bài cì zhī rǔ, qiě gǎn jìn qí suǒ yǐ rán.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suǒ yù shì zú zhī cì, gǎn bù chéng jiào ér jiā xiáng yān? kuì shén, bù xuān.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gǒng zài bài.
巩再拜。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