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爕蹀暮兮思夜半”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爕蹀暮兮思夜半”全诗
送短诗兮怀长叹。
中人望兮蚕既饥。
爕蹀暮兮思夜半。
分类:
作者简介(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诗》江淹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是南北朝时期江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见上客兮心历乱。
送短诗兮怀长叹。
中人望兮蚕既饥。
爕蹀暮兮思夜半。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江淹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他在迎接上宾时,心中感慨万分,思绪纷乱。他送走了一首短诗,却怀着长久的叹息。中原地区的人民期望着好的收成,但是蚕虫已经饥饿无食。夕阳西下,他思考着,仿佛时间已经接近午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江淹内心的纷乱和对时代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见上客的场景,将自己内心的矛盾感和困扰表达出来。他在迎接客人的同时却感到心绪不宁,这可能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忧虑。送走一首短诗却怀着长叹,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创作能力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蚕虫饥饿的情节,可以被视为对农业丰收和人民生活的期盼。诗人借此表达出对社会变迁和人民福祉的关注。最后,诗人描述了夕阳西下,思绪在夜半时分迸发。这种描写给人以时光流转和时代变迁的感受,也呼应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江淹在南北朝时期的内心感受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具象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社会变迁以及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却凝练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爕蹀暮兮思夜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ī
诗
jiàn shàng kè xī xīn lì luàn.
见上客兮心历乱。
sòng duǎn shī xī huái cháng tàn.
送短诗兮怀长叹。
zhōng rén wàng xī cán jì jī.
中人望兮蚕既饥。
xiè dié mù xī sī yè bàn.
爕蹀暮兮思夜半。
“爕蹀暮兮思夜半”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