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分类: 登高写景抒情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翻译及注释

翻译
慈恩寺塔高超出穹庐似的青天之外,强劲的风吹得没有休止的时候。假若没有心胸开阔之人的胸怀,登上此楼反而会触景生情,生出许多忧愁。
登上慈恩寺塔极目远驰,方知佛教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构思佳作,探寻胜境。仰面穿过弯曲的磴道,方才走出支木交错的暗处,终于登上顶层。
夜间在塔上仰观北斗七星好像在塔的北窗口,耳边仿佛听到银河的水声向西流动。白日登塔仰视天空,那羲和鞭赶太阳迅速西进,秋神少昊给人间带来了清秋。
俯看终南诸山忽若破碎成块,泾渭之水清浊也难以分辨。从上往下一眼望去,只是一片空蒙,哪还能辨出那里是都城长安呢?
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虞舜的寝陵苍梧之地正生起一片愁云。痛惜啊!当年穆王与王母在昆仑瑶池饮酒作乐,竟然喝到夜幕降临到昆仑山头。
黄鹄不停地一个个远走高飞,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前去投向何方。你们看那些追阳逐暖的群雁,各自有着谋取稻梁的术算。

注释
此诗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同:即和。诸公:指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慈恩寺塔:即大雁塔。为新进士题名之处。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所建,在今陕西西安市和平门外八里处,现有七层,高六十四米。
标:高耸之物。高标:指慈恩寺塔。苍天:青天。天:一作“穹”。
烈风:大而猛的风。休:停息。
旷士:旷达出世的人。旷:一作“壮”。
兹:此。翻:反而。
象教:佛祖释迪牟尼说法时常借形象以教人,故佛教又有象教之称。佛塔即是佛教的象征。
足:一作“立”。冥搜:即探幽。
龙蛇窟:形容塔内磴道的弯曲和狭窄。
出:一作“惊”。枝撑:指塔中交错的支柱。幽:幽暗。
七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北户:一作“户北”。
河汉:银河。
羲和: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鞭白日:言日行之快,如鞭促赶。
少昊:古代神话中司秋之神。
秦山:指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山为秦岭山脉一部分,故云秦山。破碎:终南诸峰,大小错综,登高眺望,山峦如破碎。
泾渭:泾水和渭水。不可求:难辨清浊。
但:只是。一气:一片朦胧不清的样子。
焉能:怎能。皇州:京城长安。
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
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见《礼记·檀弓上》《史记·五帝本纪》。这里用以比拟葬唐太宗的昭陵。唐太宗受内禅于高祖李渊,高祖号神尧皇帝。尧禅位于舜,故以舜喻唐太宗。
“惜哉”二句:《列子·周穆王》:“(穆王)升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卷四,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此喻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荒淫无度。饮:一作“燕”。晏:晚。
黄鹄(hú ):即天鹅,善飞,一举千里。去不息:远走高飞。
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称。此喻趋炎附势者。
稻粱谋:本指禽鸟觅取食物的方法,此喻小人谋取利禄的打算。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赏析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诗一开头就出语奇突,气概不凡。不说高塔而说高标,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赋》中“阳鸟回翼乎高标”句所描绘的直插天穹的树梢,又使人想起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所形容的高耸入云的峰顶。这里借“高标”极言塔高。不说苍天而说“苍穹”,即勾画出天像穹窿形。用一“跨”字,正和“苍穹”紧联。天是穹窿形的,所以就可“跨”在上面。这样夸张地写高还嫌不够,又引出“烈风”来衬托。风“烈”而且“无时休”,更见塔之极高。“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二句委婉言怀,不无愤世之慨。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是推开一步,说他自己不如旷达之士那么清逸风雅,登塔俯视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当时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对烈风而生百忧,正是感触到这种政治危机所在。忧深虑远,为其他诸公之作所不能企及。

  接下去四句,抛开“百忧”,另起波澜,转而对寺塔建筑进行描绘。“方知”承“登兹”,细针密线,衔接紧凑。象教即佛教,佛教用形象来教人,故称“象教”。“冥搜”,意谓在高远幽深中探索,这里有冥思和想象的意思。“追”即“追攀”。由于塔是崇拜佛教的产物,这里塔便成了佛教力量的象征。“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二句,极赞寺塔建筑的奇伟宏雄,极言其巧夺天工,尽人间想象之妙。写到这里,又用惊人之笔,点明登塔,突出塔之奇险。“仰穿龙蛇窟”,沿着狭窄、曲折而幽深的阶梯向上攀登,如同穿过龙蛇的洞穴;“始出枝撑幽”,绕过塔内犬牙交错的幽暗梁栏,攀到塔的顶层,方才豁然开朗。此二句既照应“高标”,又引出塔顶远眺,行文自然而严谨。

  诗人站在塔的最高层,宛如置身天宫仙阙。“七星在北户”,他眼前仿佛看到北斗七星在北窗外闪烁;“河汉声西流”,耳边似乎响着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银河既无水又无声,这里把它比作人间的河,引出水声,曲喻奇妙。二句写的是想象中的夜景。接着转过来写登临时的黄昏景色。“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交代时间是黄昏,时令是秋季。羲和是驾驶日车的神,相传他赶着六条龙拉着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跑。作者在这里驰骋想象,把这个神话改造了一下,不是六条龙拉着太阳跑,而是羲和赶着太阳跑,他嫌太阳跑得慢,还用鞭子鞭打太阳,催它快跑。少昊,传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主管秋天的神,他正在推行秋令,掌管着人间秋色。这两句点出登临正值清秋日暮的特定时分,为下面触景抒情酝酿了气氛。

  接下去写俯视所见,从而引起感慨,是全篇重点。“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诗人结合登塔所见来写,在写景中有所寄托。在平地上从终南山和秦岭望过去,只看到秦山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相杂,高低起伏,大地好像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水浊,渭水清,然而从塔上望去分不清哪是泾水,哪是渭水,清浊混淆了。再看皇州(即首都长安),只看到朦胧一片。这四句写黄昏景象,却又另有含意,道出了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这正和“百忧”呼应。《资治通鉴》:“(天宝十一载)上(玄宗)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会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杜甫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有百忧的感慨。

  以下八句是感事。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诗人南望苍梧,所以要“回首”。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所以称虞舜。舜葬苍梧,比太宗的昭陵。云正愁,写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为唐朝的政治昏乱发愁。一个“叫”字,正写出杜甫对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深切怀念。下二句追昔,引出抚今:“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瑶池饮,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李排抑贤能,所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最后,诗人愤慨地写道:“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钱谦益认为此诗言天下将乱,宴乐不可以为常,这就说明了全篇旨意。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为诗人前期创作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慈恩寺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所建。寺在当时长安东南区晋昌坊。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三藏法师玄奘在寺中建塔,即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塔共有六层。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当时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均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今薛据诗已失传。杜甫的这首诗是同题诸诗中的压卷之作。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拼音读音参考

tóng zhū gōng dēng cí ēn sì tǎ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gāo biāo kuà cāng tiān, liè fēng wú shí xi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zì fēi kuàng shì huái, dēng zī fān bǎi yōu.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fāng zhī xiàng jiào lì, zú kě zhuī míng sōu.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yǎng chuān lóng shé kū, shǐ chū zhī chēng yōu.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qī xīng zài běi hù, hé hàn shēng xī liú.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xī hé biān bái rì, shǎo hào xíng qīng qiū.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qín shān hū pò suì, jīng wèi bù kě qiú.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fǔ shì dàn yī qì, yān néng biàn huáng zhōu.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huí shǒu jiào yú shùn, cāng wú yún zhèng chóu.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xī zāi yáo chí yǐn, rì yàn kūn lún qiū.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huáng gǔ qù bù xī, āi míng hé suǒ tóu.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jūn kàn suí yáng yàn, gè yǒu dào liáng móu.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专题为您介绍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古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