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苏轼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暮归》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暮归》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夜晚归途中的寂静和孤独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暮归》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诗词的中文译文:

黄昏归家,
牛羊早已回到圈舍,寂寞无人,柴门紧闭。
城堞上传来水鹊的鸣叫声,萤火飞舞在战袍上。
夜晚的凉意让江海的距离更近,星空辽阔,北斗微微闪烁。
不知何时才能召唤船夫,渡过寒冷的江水,回到北方的家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夜晚归途中的心境和景象。诗人使用了简洁而形象的语言,通过对牛羊回家、柴门寂寞、水鹊鸣叫、萤火飞舞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夜晚乡村的宁静和孤独感。诗中的江海、天空、北斗等意象,增强了诗词的宽广和遥远感。

整首诗词情感沉郁,寄托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思念之情。诗中的寒江北渡,暗示着诗人渴望早日能够乘船渡过江水,回到北方故乡。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远离家乡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希望。

《暮归》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夜晚归途中的凄凉氛围,同时通过含蓄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苏轼才情横溢的艺术魅力,是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暮归》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mù guī
暮归

niú yáng jiǔ yǐ xià, jì mò yǎn chái fēi.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shuǐ què míng chéng dié, fēi yíng shàng jǐ yī.
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yè liáng jiāng hǎi jìn, tiān kuò dòu niú wēi.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hé rì zhāo zhōu zǐ, hán jiāng běi dù guī.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暮归》专题为您介绍暮归古诗,暮归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