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西二首》 王安石

陇西流水向西流,自古相传到此愁。
添却征人无限泪,怪来呜咽已千秋。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陇东西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陇东西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陇西流水向西流,
自古相传到此愁。
添却征人无限泪,
怪来呜咽已千秋。

中文译文:
陇西的流水向着西边流,
自古以来就传说到此地引发忧愁。
战争使得征战的人们不断流泪,
这种哀鸣声已经回荡千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写于宋代的作品,描绘了陇西地区的景象和历史沧桑。陇西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域,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一带。诗中以流水为象征,表达了陇西地区的河流向西流去的景象,这种景象引发了人们的忧愁情绪。

作者通过描述征人的泪水,表达了战争给陇西地区带来的痛苦和伤痕。征人代表了那些被征召入伍的士兵,他们离乡背井,奔波沙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流血代价。他们的无限泪水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种永久印记,流淌了千秋。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的深切关注和思考。通过描绘陇西流水和征人的泪水,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怀念和对于战争悲剧的反思。诗词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伤情绪,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们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王安石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人性的思考。同时,它也是王安石变革性的文学创作风格的典型例证,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直接触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陇东西二首》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lǒng dōng xī èr shǒu
陇东西二首

lǒng xī liú shuǐ xiàng xī liú, zì gǔ xiāng chuán dào cǐ chóu.
陇西流水向西流,自古相传到此愁。
tiān què zhēng rén wú xiàn lèi, guài lái wū yè yǐ qiān qiū.
添却征人无限泪,怪来呜咽已千秋。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陇东西二首》专题为您介绍陇东西二首古诗,陇东西二首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