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道原》 王安石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
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示道原》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示道原》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久不在城市,
少留心怅然。
幽芳可揽结,
伫子饮云泉。

中文译文:
长期不在城市,
心思不多停留却感怅然。
幽静的芳香可拥抱着,
停留下来饮用天上的泉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示道原》,通过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疏远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宁静、幽深之地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作者久违城市的喧嚣,少有心思停留,感到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而在幽静的地方,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芳香,这种幽香似乎能够拥抱住他,让他感到舒适和安宁。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地方安静地停留,心灵沐浴在清澈的泉水中,享受宁静和自然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城市与自然的对比,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王安石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以及个人在城市中的迷失和孤独感。与此相对应的是,他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和满足感。这首诗在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们对自然、宁静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疏远和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对宁静、幽深之地的追求和渴望。同时,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示道原》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shì dào yuán
示道原

jiǔ bù zài chéng shì, shǎo liú xīn chàng rán.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
yōu fāng kě lǎn jié, zhù zi yǐn yún quán.
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示道原》专题为您介绍示道原古诗,示道原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