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辛弃疾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枒个样桥。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丈搀天翠壁高,
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
更度槎枒个样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辛弃疾游历武夷山的情景。他描述了高耸入云的翠绿山峦,以及有人偷伐木材的情景。诗中还提到神仙乘风而去,以及越过一座特别的桥梁。
赏析:
这首诗以浓郁的山水意境,表达了辛弃疾对武夷山的游览之情。首句"千丈搀天翠壁高"形容了山峦高耸入云,苍翠欲滴的壮丽景色。"定谁狡狯插遗樵"表现了一种偷伐木材的情景,暗示了山中隐士的存在,也抒发了对破坏自然的不满。
接下来的两句"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枒个样桥"描绘了神仙乘风而去的景象,以及他们越过一座独特的桥梁。这里的"槎枒"是一种竹木所制的桥梁,形状特殊,引人遐想。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武夷山的壮美景色和神秘的仙境氛围,给人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辛弃疾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使诗词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和节奏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他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向往和想象,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这首诗词是辛弃疾优美的山水诗作之一,也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yóu wǔ yí zuò zhào gē chéng huì wēng shí shǒu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qiān zhàng chān tiān cuì bì gāo, dìng shuí jiǎo kuài chā yí qiáo.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shén xiān wàn lǐ chéng fēng qù, gèng dù chá yā gè yàng qiáo.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枒个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