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一作李益诗)》 戎昱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分类:

作者简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闻笛(一作李益诗)》戎昱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闻笛(一作李益诗)》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远处笛声的悠扬,引发了他对家乡、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深切思绪。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笛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归乡的思念之情。夜晚的笛声在宁静的夜空中回荡,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让他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尽管笛声悠扬动人,但愁苦的人们却不愿去聆听,只有在他们的愁思之中,笛声自然地飘荡到了他们的枕前。风起时,塞外的云彩被吹散,夜深时,城关的明月也悄然升起。而在黎明时分,诗人却独自感到忧伤,周围的梅花也飘落殆尽,勾画出时光逝去和离愁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听到笛声时的情感体验。通过夜色、笛声、风起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归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在诗的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抒发情感的手法,通过几个描写环节将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中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将读者引向了一个深沉而内省的境界。

此诗与唐代李益的《夜泊牛渚怀古》有一定的共鸣,都是通过夜晚的景象抒发对过去和故乡的思恋之情。通过笛声、月色等意象的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戎昱在这首诗中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人对诗人的内心体验产生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闻笛(一作李益诗)》戎昱 拼音读音参考

wén dí yī zuò lǐ yì shī
闻笛(一作李益诗)

rù yè sī guī qiè, dí shēng qīng gèng āi.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chóu rén bù yuàn tīng, zì dào zhěn qián lái.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fēng qǐ sāi yún duàn, yè shēn guān yuè kāi.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píng míng dú chóu chàng, fēi jǐn yī tíng méi.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闻笛(一作李益诗)》专题为您介绍闻笛(一作李益诗)古诗,闻笛(一作李益诗)戎昱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