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真州》 文天祥

秦庭痛哭血成川,翻讶中行背可鞭。
南北共知忠义苦,平生只少两淮缘。
分类:

作者简介(文天祥)

文天祥头像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出真州》文天祥 翻译、赏析和诗意

《出真州》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秦庭痛哭血成川,
翻讶中行背可鞭。
南北共知忠义苦,
平生只少两淮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文天祥在真州出征时的情景。诗中描述了秦庭(指皇宫)中的痛哭声如血流成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痛心。同时,作者也感到惊讶于中行(指官员)竟然背叛国家,可被鞭打。诗中表达了南北人民都深知忠义之苦,而作者自己一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他对两淮地区的深厚感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忠诚和对背叛者的愤慨。通过描绘秦庭中的痛哭和中行的背叛,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义的坚守。诗中的"血成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国家的危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两淮地区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背叛者的愤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两淮地区的深厚感情。它以其深刻的诗意和情感,使读者对忠诚和背叛的主题产生共鸣,并引发对国家和个人忠诚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出真州》文天祥 拼音读音参考

chū zhēn zhōu
出真州

qín tíng tòng kū xuè chéng chuān, fān yà zhōng xíng bèi kě biān.
秦庭痛哭血成川,翻讶中行背可鞭。
nán běi gòng zhī zhōng yì kǔ, píng shēng zhǐ shǎo liǎng huái yuán.
南北共知忠义苦,平生只少两淮缘。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出真州》专题为您介绍出真州古诗,出真州文天祥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