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一上人》 戴叔伦

一公持一钵,相复度遥岑。
地瘦无黄独,春来草更深。
分类:

作者简介(戴叔伦)

戴叔伦头像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草堂一上人》戴叔伦 翻译、赏析和诗意

《草堂一上人》是唐代戴叔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堂一上人,
A person in a thatched cottage,
朝代唐代,作者戴叔伦。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written by Dai Shulun.

一公持一钵,
Holding a begging bowl in his hand,
相复度遥岑。
He returns a distant salute.

地瘦无黄独,
The land is barren and devoid of prosperity,
春来草更深。
But in spring, the grass grows deeper.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草堂的人物形象。他身穿僧袍,手持一只乞讨的钵,与远处的行人相互致意。诗中提到土地贫瘠,没有富足的景象,然而在春天,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朴素的田园景象。草堂是一个简陋的住所,与大自然相依为伴。诗人通过描述这位行者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禅意和宁静的氛围。

诗中的“一公持一钵”表达了行者修行的虔诚和清贫的生活方式。他与远处的行人互相致意,展示了友善和互助的精神。同时,诗人通过“地瘦无黄独”描绘了贫瘠的土地,凸显了行者所处环境的艰辛和朴素。

然而,在春天来临时,草木茂盛,草堂周围的草更加深绿,传递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对春天的描绘,也可以理解为对希望和新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位修行者的形象和他所处的环境。它传达了一种清静、朴素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春天的到来,描绘了生命的循环和希望的出现。这首诗词以其简约而深刻的描写方式,给人一种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草堂一上人》戴叔伦 拼音读音参考

cǎo táng yī shàng rén
草堂一上人

yī gōng chí yī bō, xiāng fù dù yáo cén.
一公持一钵,相复度遥岑。
dì shòu wú huáng dú, chūn lái cǎo gēng shēn.
地瘦无黄独,春来草更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草堂一上人》专题为您介绍草堂一上人古诗,草堂一上人戴叔伦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