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嗣直弟颂十首》 黄庭坚

涪陵萨埵子,且道也旁行。
亦嚼横陈蜡,不爱孔方兄。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赠嗣直弟颂十首》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嗣直弟颂十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涪陵的萨埵子,说来却是旁门左道。
他也嚼着陈旧的蜡,不喜欢孔子的门徒。

诗意:
这首诗词是黄庭坚写给他的弟弟嗣直的赠诗。诗中,黄庭坚以涪陵的萨埵子为比喻,表达了嗣直与常人不同的特质和行为。嗣直追求独特的人生道路,不拘泥于传统的学问和规范,嗣直对陈旧的知识和观念不感兴趣,而更倾向于探索新的思想和领域。

赏析:
这首诗以贬义的方式描写了嗣直,将他与孔子作为正统学问的代表进行对比。黄庭坚认为嗣直背离了传统的学术观念,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用“旁门左道”和“陈旧的蜡”来形容他的行为和选择。诗中的语气带有讽刺和调侃,暗示了黄庭坚对嗣直的不赞同和不理解。

然而,诗中也可以看到黄庭坚对嗣直勇于追求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的肯定。通过嗣直的行为,黄庭坚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并提倡人们要敢于突破旧有框架,勇于探索自己的道路。

这首诗词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文学风格,善于运用对比和讽刺手法。它不仅是对嗣直的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嗣直弟颂十首》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sì zhí dì sòng shí shǒu
赠嗣直弟颂十首

fú líng sà duǒ zi, qiě dào yě páng xíng.
涪陵萨埵子,且道也旁行。
yì jué héng chén là, bù ài kǒng fāng xiōng.
亦嚼横陈蜡,不爱孔方兄。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赠嗣直弟颂十首》专题为您介绍赠嗣直弟颂十首古诗,赠嗣直弟颂十首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