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黄庭坚

紫府侍臣鸣玉,霜台御史生风。
官烛论诗未了,知秋自属梧桐。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紫府侍臣鸣玉,
霜台御史生风。
官烛论诗未了,
知秋自属梧桐。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宫廷场景和表达作者的思考为主题。诗中出现了紫府侍臣、霜台御史、官烛和梧桐等元素,这些都是与宫廷和文学有关的象征。

赏析:
首句"紫府侍臣鸣玉"描绘了宫廷中的官员在紫禁城中奏乐,其中"紫府"指的是紫禁城,"侍臣"表示官员在此侍奉。"鸣玉"则指的是奏乐时使用的玉器,表现了宫廷的庄严和高雅。

接着的一句"霜台御史生风"描绘了宫廷中的御史官员在霜天之下奏乐,并且他们的音乐能够产生风声。"霜台"指的是霜天,"御史"指的是官员的职位。这一句表现了宫廷中的音乐和文化活动的繁荣,以及音乐的力量和影响力。

第三句"官烛论诗未了"表示宫廷中的官员还在进行文学的讨论和评选,"官烛"是指宫廷中的烛台。这一句表现了宫廷文化的热闹和充满活力的氛围。

最后一句"知秋自属梧桐"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和梧桐树的思念。"知秋"指的是懂得秋天的意味,"梧桐"则是宋代文人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树木。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心境和追求。

整首诗词以宫廷文化和自然景物为背景,既描绘了宫廷中的繁荣和充满活力的场景,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宫廷和自然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文学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hán chuān fèng cí xī tài yǐ gōng sì shǒu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zǐ fǔ shì chén míng yù, shuāng tái yù shǐ shēng fēng.
紫府侍臣鸣玉,霜台御史生风。
guān zhú lùn shī wèi liǎo, zhī qiū zì shǔ wú tóng.
官烛论诗未了,知秋自属梧桐。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专题为您介绍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古诗,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