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叔惠示二颂》 黄庭坚

山川围宴坐,日月转庭隅。
般若寻常事,如来卧起俱。
多闻成外道,只是守凡夫。
欲听虚空教,须弥作鼓桴。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明叔惠示二颂》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明叔惠示二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川围宴坐,
日月转庭隅。
般若寻常事,
如来卧起俱。
多闻成外道,
只是守凡夫。
欲听虚空教,
须弥作鼓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宗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和追求。诗中通过山川围绕着禅宴的景象,以及日月在庭院角落转动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心境。般若智慧是一种寻常的事情,就像佛陀卧下和起身一样平凡。然而,诗人指出多听闻外道的学说只是凡夫的修行,要真正聆听虚空的教诲,需要将须弥山(佛教传说中的巨大山岳)打造成鼓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示了黄庭坚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山川和日月的描绘,诗人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突出了禅修的平凡与卓越的并存。般若智慧被视为寻常的事情,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可贵之处。然而,诗人也提到多听闻外道的学说只能限制在凡夫的层面,暗示了真正的悟道需要超越表面的知识,以及将须弥山打造成鼓桴的隐喻,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超越尘世的意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佛法思想的思考与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明叔惠示二颂》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míng shū huì shì èr sòng
明叔惠示二颂

shān chuān wéi yàn zuò, rì yuè zhuǎn tíng yú.
山川围宴坐,日月转庭隅。
bō rě xún cháng shì, rú lái wò qǐ jù.
般若寻常事,如来卧起俱。
duō wén chéng wài dào, zhǐ shì shǒu fán fū.
多闻成外道,只是守凡夫。
yù tīng xū kōng jiào, xū mí zuò gǔ fú.
欲听虚空教,须弥作鼓桴。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明叔惠示二颂》专题为您介绍明叔惠示二颂古诗,明叔惠示二颂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