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黄山》 黄庭坚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宿黄山》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宿黄山》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中文译文:
平时游此每雍容,
掩袂今来对晚风。
白首同归人不见,
黄山依旧月明中。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写的《宿黄山》。诗人在黄山宿留的时候,感叹自己平时游山时的自在与悠闲,此刻却感到有些凝重和肃穆。他披衣掩袖,迎着晚风,与黄山共同面对着夜晚的凉风。他意识到,不论人生多么辉煌,最终都将老去,无法逃避衰老的命运。然而,尽管人们已经无法看到他们,但黄山却依然矗立在那里,月光仍然照耀着整个山间。

赏析:
这首诗以宿留在黄山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衰老的认识。他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写,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通之处。诗中的黄山象征着永恒和不变,而白首同归的人则代表着短暂的人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而无法逃避衰老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敬畏和崇拜。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黄山和人生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的时光流逝,以及自然山川的恒久不变。诗中的晚风和月明,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幽静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与自然相对照,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总的来说,《宿黄山》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永恒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宿黄山》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sù huáng shān
宿黄山

píng shí yóu cǐ měi yōng róng, yǎn mèi jīn lái duì wǎn fēng.
平时游此每雍容,掩袂今来对晚风。
bái shǒu tóng guī rén bú jiàn, huáng shān yī jiù yuè míng zhōng.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宿黄山》专题为您介绍宿黄山古诗,宿黄山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