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王居士送文石》 黄庭坚

南极一星天九秋,自埋光景落江流。
是公至乐山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戏答王居士送文石》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戏答王居士送文石》是宋代文人黄庭坚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极一星天九秋,
自埋光景落江流。
是公至乐山中物,
乞与衰翁似暗投。

诗意:
这首诗以戏谑的语气回答了王居士送来的一块名为“文石”的石头。诗人通过对这块石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寓意和讽刺的情绪,展示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幽默感。

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首先,南极一星天九秋的描绘,显示了黄庭坚对天象的观察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其次,自埋光景落江流,暗示了文石可能是一块具有珍贵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石头,但现在却被埋没并被遗忘在江水中流动。这种情景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对于珍贵事物被轻易忽视和遗弃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是公至乐山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通过对文石的送赠对象和请求者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意的讽刺意味。黄庭坚将这块文石比喻为“至乐山中物”,意味着它具有珍贵的价值,可以成为乐山(指自己)的至宝。然而,他却将它与“衰翁”联系在一起,衰翁可能指的是自己或者是一个形容老朽、衰败的人。这种暗示表明诗人并不真正看重这块石头,他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居士送来的礼物的调侃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块被遗忘的文石,并通过对送礼者和请求者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贵事物被轻视和被遗弃的思考。黄庭坚以他独特的诗意和幽默感,展示了他对世俗价值观的挑战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戏答王居士送文石》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xì dá wáng jū shì sòng wén shí
戏答王居士送文石

nán jí yī xīng tiān jiǔ qiū, zì mái guāng jǐng luò jiāng liú.
南极一星天九秋,自埋光景落江流。
shì gōng zhì lè shān zhōng wù, qǐ yǔ shuāi wēng shì àn tóu.
是公至乐山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戏答王居士送文石》专题为您介绍戏答王居士送文石古诗,戏答王居士送文石黄庭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