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司马光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司马光写给政杨侍郎的挽歌。诗中表达了时代对清廉德行的赞扬,皇帝对老臣的重视。诗人认为政杨侍郎继承了祖先的正直品德,家族的学问也源远流长。他在便殿上长时间地谈论经典,乘坐新的车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政杨侍郎在金钱未尽之时,突然离弃了故乡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以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政杨侍郎的怀念和遗憾之情。诗人通过对政杨侍郎的赞美,展示了他的品德高尚和学识渊博。诗中的"时论归清德"表明了当时社会对清廉德行的追求和重视。"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则强调了政杨侍郎家族的传统和学问的深厚。"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描绘了政杨侍郎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然而,诗末的"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表达了诗人对政杨侍郎突然离弃故乡人民的失望和痛心。

这首诗词通过对政杨侍郎的赞美和遗憾之情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清廉德行和忠诚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望和对权力滥用的批评。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司马光 拼音读音参考

zhì zhèng yáng shì láng wǎn gē èr shǒu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shí lùn guī qīng dé, huáng xīn zhòng lǎo chén.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zǔ fēng zhōng gěng zhí, jiā xué běn shēn chún.
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
biàn diàn tán jīng jiǔ, ān chē jiù dì xīn.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rú hé jīn wèi jǐn, yǎn hū qì xiāng rén.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专题为您介绍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古诗,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司马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