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矩红梨花二首》 司马光

繁枝细叶互低昂,香敌酴醾艳海棠。
应为穷边太寥落,并将春色付农芳。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和道矩红梨花二首》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道矩红梨花二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红梨花的美丽景象,并融入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繁枝细叶互低昂,
香敌酴醾艳海棠。
应为穷边太寥落,
并将春色付农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红梨花为主题,通过描绘其繁茂的枝叶和低垂的姿态,展现了红梨花的美丽。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红梨花的香气与酒的芳香相提并论,突出了红梨花的芬芳。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农村贫困状况的关注。作者提到红梨花生长在穷边,意味着这些美丽的花朵生长在偏远贫困的地区。这种对农村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整首诗以红梨花为象征,通过描绘其美丽和对农村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首诗既展示了红梨花的魅力,又传递了作者对农民的关怀,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道矩红梨花二首》司马光 拼音读音参考

hé dào jǔ hóng lí huā èr shǒu
和道矩红梨花二首

fán zhī xì yè hù dī áng, xiāng dí tú mí yàn hǎi táng.
繁枝细叶互低昂,香敌酴醾艳海棠。
yīng wèi qióng biān tài liáo luò, bìng jiāng chūn sè fù nóng fāng.
应为穷边太寥落,并将春色付农芳。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道矩红梨花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和道矩红梨花二首古诗,和道矩红梨花二首司马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