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司马光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领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余教俗无疵。
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道名都行有期,
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
翠领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
重华余教俗无疵。
不须到日方登历,
已在君家十二诗。

诗意:
这首诗词是司马光送别冲卿通判河中府的作品。诗人听说冲卿将要离开名都,心中不禁回想起过去一起游玩的时光。秋天的河水在寒光的映照下转动,夕阳的余晖将翠色的河岸映照得分外美丽。诗人提到了孤竹,表示这里的人民都有谦让之风,重视文化教育,社会风俗无可挑剔。最后,诗人表示不需要等到日后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因为他已经在冲卿的家中写下了十二首诗。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冲卿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秋河的景色和翠色的河岸,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孤竹的提及则突出了当地人民的品德和风俗,表达了对社会和文化的赞美。最后,诗人以自己在冲卿家中留下的十二首诗来表示自己的才华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司马光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chōng qīng tōng pàn hé zhōng fǔ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wén dào míng dōu xíng yǒu qī, yī rán xiǎng jiàn xī yóu shí.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hán guāng yī qǔ qiū hé zhuǎn, cuì lǐng sān tiáo xī zhào yí.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领三条夕照移。
gū zhú jiù fēng mín yǒu ràng, zhòng huá yú jiào sú wú cī.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余教俗无疵。
bù xū dào rì fāng dēng lì, yǐ zài jūn jiā shí èr shī.
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专题为您介绍送冲卿通判河中府古诗,送冲卿通判河中府司马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