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惠思归钱塘》 司马光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锄山径草,便有欲人寻。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送惠思归钱塘》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惠思归钱塘》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锄山径草,便有欲人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离开繁华世界,追求宁静和初心的场景。诗人站在平湖之外的孤岫上,禅房的老柏树为他提供了阴凉。他已经厌倦了在喧嚣的世界中游荡,决心独自前行,追寻自己最初的心愿。夜雨中,灯光透过窗户显得格外清晰,秋天的苔藓深深地覆盖在屐齿上。诗人告诫别人不要去除山径上的草,因为那里有着他所追求的东西,也是他所期待的人们寻找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宁静和初心的向往。孤岫、禅房、老柏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于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于追求内心真实的渴望。夜雨中的灯光和秋苔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细腻感和意境。最后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追求的东西的坚持和期待。整首诗词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真实的追求,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惠思归钱塘》司马光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huì sī guī qián táng
送惠思归钱塘

gū xiù píng hú wài, chán fáng lǎo bǎi yīn.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
juàn yóu ān zhuó shì, dú wǎng suì chū xīn.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yè yǔ dēng chuāng jiǒng, qiū tái jī chǐ shēn.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wù chú shān jìng cǎo, biàn yǒu yù rén xún.
勿锄山径草,便有欲人寻。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惠思归钱塘》专题为您介绍送惠思归钱塘古诗,送惠思归钱塘司马光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