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木纸椎》 林逋

入手轻乾是古槐,几声清响彻池台。
椎余鱼网如脂滑,时写新诗肯寄来。
分类:

作者简介(林逋)

林逋头像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槐木纸椎》林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槐木纸椎》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槐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入手轻乾是古槐,
几声清响彻池台。
椎余鱼网如脂滑,
时写新诗肯寄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古槐树为主题,通过描写槐木的特点和与之相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槐木的特点,称其为"入手轻乾",意味着槐木质地轻盈干燥。这一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槐木的细腻和独特之处。

接着,诗人提到了槐木发出的"几声清响",这些声音回荡在池塘和台阶之间。这一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槐木的生命力和活力。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椎和鱼网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椎是一种用来打鱼的工具,而鱼网则是捕捞鱼类的工具。诗人将椎余鱼网形容为"如脂滑",意味着他的诗歌创作得心应手,流畅自如。最后两句"时写新诗肯寄来"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新诗寄给他人分享的意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槐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的运用,将自然景物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美的敏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槐木纸椎》林逋 拼音读音参考

huái mù zhǐ chuí
槐木纸椎

rù shǒu qīng gān shì gǔ huái, jǐ shēng qīng xiǎng chè chí tái.
入手轻乾是古槐,几声清响彻池台。
chuí yú yú wǎng rú zhī huá, shí xiě xīn shī kěn jì lái.
椎余鱼网如脂滑,时写新诗肯寄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槐木纸椎》专题为您介绍槐木纸椎古诗,槐木纸椎林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