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回寄闾丘秀才》 林逋

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
行人古道上,落日破村西。
剑饮无高会,驴游困解携。
祇因风与月,吾子有新题。
分类:

作者简介(林逋)

林逋头像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林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
行人古道上,落日破村西。
剑饮无高会,驴游困解携。
祇因风与月,吾子有新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人在古道上旅行的情景。诗人望着远处的秋天景色,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情绪。夕阳西下,照亮了村庄的遗迹。诗人提到剑饮,意味着他没有高雅的交际场合,只能与驴子为伴。然而,正是因为风和月的陪伴,诗人才有了新的灵感和题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之情。林逋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行人的境遇,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剑饮和驴游,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但他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通过感受风和月的存在,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命运的坚韧态度,使得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感受自然的存在,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命运的坚韧抗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林逋 拼音读音参考

tú zhōng huí jì lǘ qiū xiù cái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

jí mù bàn qiū sè, cǐ qíng liáo cǎn qī.
极目半秋色,此情聊惨悽。
xíng rén gǔ dào shàng, luò rì pò cūn xī.
行人古道上,落日破村西。
jiàn yǐn wú gāo huì, lǘ yóu kùn jiě xié.
剑饮无高会,驴游困解携。
qí yīn fēng yǔ yuè, wú zi yǒu xīn tí.
祇因风与月,吾子有新题。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专题为您介绍途中回寄闾丘秀才古诗,途中回寄闾丘秀才林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