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绝句十七首》 梅尧臣

鹊衔高树蝉,危胁缫车响。
露腹不曾肥,杀之嗟已往。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杂诗绝句十七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诗绝句十七首》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鹊衔高树蝉,
危胁缫车响。
露腹不曾肥,
杀之嗟已往。

中文译文:
喜鹊口中衔着高树上的蝉,
危险地威胁着正在织线的车声响。
露水滴在鸟腹上,它并未曾肥胖,
杀它,唉,过去的遗憾已经发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融合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生命脆弱性和无常性的思考。

首句以喜鹊衔蝉为题材,喜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而蝉则是夏季的代表,在高树上鹊衔蝉的形象生动而美丽。这一景象暗示了飞禽走兽间的生死互动,以及自然世界的循环和变迁。

第二句将注意力转向人类的活动,描述了一个织布车上的声音。车声响起时,它像是一种威胁,如同鹊衔蝉的景象一样,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冲击和干扰。

接下来的两句以露水滴在鸟腹上为描写对象,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鸟腹未曾肥胖,意味着它未能享受到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的滋养。而"杀之嗟已往"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遗憾和无法挽回的失去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自然,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杂诗绝句十七首》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zá shī jué jù shí qī shǒu
杂诗绝句十七首

què xián gāo shù chán, wēi xié sāo chē xiǎng.
鹊衔高树蝉,危胁缫车响。
lù fù bù céng féi, shā zhī jiē yǐ wǎng.
露腹不曾肥,杀之嗟已往。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杂诗绝句十七首》专题为您介绍杂诗绝句十七首古诗,杂诗绝句十七首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