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首》 梅尧臣
重看後庭树,还起旧时愁。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金陵三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金陵三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次进入秦淮口,风浪再也不担忧。
再次看到后庭的树,旧时的忧愁又起。
故老都已不再,无法寻觅他们的踪迹。
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白鹭在寒洲上。
诗意:
《金陵三首》以金陵(即今天的南京)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口的感受和内心的回忆。诗人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风浪的不再,不再忧虑,但同时也使他回忆起过去的忧愁。他发觉故老已经不在,无法再寻找到他们的踪迹,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然而,他对于能够理解他内心情感的人抱有希望,就像白鹭停在寒洲上一样。
赏析:
《金陵三首》通过描绘金陵的秦淮口和后庭树,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的秦淮口象征着世事的变迁,风浪的不再代表着时光的平静,无忧的心境。然而,后庭的树却唤起了诗人过去的忧愁,使他回忆起往事。诗人感叹故老已逝,无法寻觅他们的踪迹,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世无常的感伤之情。然而,诗人对于能够理解他内心情感的人抱有希望,白鹭在寒洲上的形象给人以寄托和安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的复杂思绪。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寄托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于理解与共鸣的渴望,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深刻认识。通过这种思考和感慨,诗人在寻找着内心的安宁和寄托。
《金陵三首》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jīn líng sān shǒu
金陵三首
měi rù qín huái kǒu, fēng bō gèng bù yōu.
每入秦淮口,风波更不忧。
zhòng kàn hòu tíng shù, hái qǐ jiù shí chóu.
重看後庭树,还起旧时愁。
gù lǎo dōu wú yǒu, yí zōng mò kě qiú.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hé rén néng shí yì, bái lù zài hán zhōu.
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