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书挽词二首》 梅尧臣

伊水西头月,青山北脚云。
夜台无复晓,阴岭有时熏。
龙剑双埋没,庭兰竟郁芬。
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李尚书挽词二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李尚书挽词二首》是梅尧臣所作的两首挽词,描绘了一幅寂静悲凉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伊水西头月,青山北脚云。
夜台无复晓,阴岭有时熏。
龙剑双埋没,庭兰竟郁芬。
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李尚书的哀悼和思念之情。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以抒发对李尚书逝去的悲痛之情和对他的追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寂静的夜晚为背景,以伊水、青山、夜台、阴岭等自然景物为描绘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对李尚书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的伊水西头月和青山北脚云,形容了夜晚的宁静和辽阔,同时也暗示了李尚书逝去后的寂寞和空虚。

诗中提到的夜台无复晓,意味着夜晚台上不再有李尚书的身影,阴岭有时熏,暗指李尚书的墓地时常有人焚香悼念。而龙剑双埋没和庭兰竟郁芬,则是对李尚书的赞颂和怀念,形容他的高尚品质和才华。

最后两句“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尚书门下学生们的关切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李尚书的学问和文化传统,将其精神传承下去。

整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尚书的哀思和对他文化遗产的赞颂,同时也对后人的期望和鼓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尚书挽词二首》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lǐ shàng shū wǎn cí èr shǒu
李尚书挽词二首

yī shuǐ xī tóu yuè, qīng shān běi jiǎo yún.
伊水西头月,青山北脚云。
yè tái wú fù xiǎo, yīn lǐng yǒu shí xūn.
夜台无复晓,阴岭有时熏。
lóng jiàn shuāng mái mò, tíng lán jìng yù fēn.
龙剑双埋没,庭兰竟郁芬。
bù zhī mén xià kè, shuí kè dào bàng wén.
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李尚书挽词二首》专题为您介绍李尚书挽词二首古诗,李尚书挽词二首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