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梅尧臣

都城有地谁栽竹,只见寒樗与老槐。
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是宋代文人梅尧臣的诗作。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都城有地谁栽竹,
只见寒樗与老槐。
闻种琅玕向新第,
翠光秋影上屏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参观公仪龙图的新居,其中专门种植了竹子。诗人在新居中看到了茂盛的竹林、寒樗树和老槐树。他听说这里还种植了高贵的琅玕竹,使整个新居增添了翠绿的光彩。在秋天的阳光下,竹林的倒影映在屏风上,更加美丽动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公仪龙图的新居所种植的竹子,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和谐融合。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1. 诗人的视角:诗人以观察者的身份来描述这座新居。他不仅通过视觉感知竹林、寒樗和老槐,还通过听闻琅玕竹的种植来丰富了他的感知。

2. 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它被赋予了坚韧、纯洁、谦逊的品质。在这首诗中,竹子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精神追求。

3.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通过描绘竹子与寒樗、老槐的共生,展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和谐融合。这种融合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4. 秋天的意象:诗中提到的翠光秋影,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天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季节之一,因为它寓意着丰收和成熟。秋天的阳光将竹林的倒影映在屏风上,给人以宁静、美丽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公仪龙图新居中的竹林景观,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同时通过秋天的意象传递了对丰收和成熟的美好祝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hé gōng yí lóng tú xīn jū zāi zhú èr shǒu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dū chéng yǒu dì shuí zāi zhú, zhī jiàn hán chū yǔ lǎo huái.
都城有地谁栽竹,只见寒樗与老槐。
wén zhǒng láng gān xiàng xīn dì, cuì guāng qiū yǐng shàng píng lái.
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专题为您介绍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古诗,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