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庭老归河阳》 梅尧臣

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道上多清阴,日中不遑处,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
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李庭老归河阳》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李庭老归河阳》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道上多清阴,日中不遑处。
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
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李庭老归河阳的情景。五月的天气已经很炎热,但归心不畏暑热。在归途上,道路多有清凉的阴影,即使在日中也不会感到不便。函谷山脉自然而成的屏障,使得大河没有任何险阻。时平,指的是作者自己,不远万里亲自送行并迎接李庭老的归来。在庆祝李庭老的寿辰时,杯觞交错,屡次举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和欢聚的场景,充满了朴实和真挚的情感。首句“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表达了送别者对归者的思念之情,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心中的思念使得归途不再难耐。接下来的两句“道上多清阴,日中不遑处。”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清凉树荫,使得旅途的行人在日光下也能得到休憩。通过这种描写手法,梅尧臣传递了友情和关怀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则描绘了自然山脉和大河的景象。函谷山脉像一道屏障,自然地将道路和大河分隔开来,但并不构成任何阻碍。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凸显了自然的壮丽和无障碍的通行之便。

最后两句“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表达了送别者自己亲自送行并迎接归者的情景,表达了对归者的敬意和祝福。拜寿觞屡举则表明归者的寿辰是一个重要的庆祝时刻,大家举杯共庆,展现了浓厚的欢乐氛围。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送别者对归者的思念之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友情和欢乐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追求真挚感情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李庭老归河阳》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ǐ tíng lǎo guī hé yáng
送李庭老归河阳

wǔ yuè chí chéng chē, guī xīn qǐ wèi shǔ.
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dào shàng duō qīng yīn, rì zhōng bù huáng chù,
道上多清阴,日中不遑处,
hán gǔ zì kòng dài, dà hé wú xiǎn zǔ.
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
shí píng dú wǎng huán, bài shòu shāng lǚ jǔ.
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李庭老归河阳》专题为您介绍送李庭老归河阳古诗,送李庭老归河阳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