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 梅尧臣

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於甲。
尘缨庶可濯,白鸟谁来狎。
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於甲。
尘缨庶可濯,白鸟谁来狎。
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了过去曾经喜爱的伊水和洛水,而现在却遇到了苕水和霅水。南郭和西城是地名,描绘了城市的景色。诗人观察到清晨的景色,黎明时分的光线照亮了大地。尘缨指的是马的缰绳,这里表示可以洗涤尘埃,使之清新。白鸟是指纯洁的鸟类,诗人在思考,不知道哪只白鸟会来与自己为伴。诗的最后,描绘了夕阳下的湖泊,鱼儿在水中唱歌,相互呼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不同水域和城市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对于环境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景色描写清新自然,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对白鸟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纯洁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夕阳下的湖泊和鱼儿的歌唱作为结尾,给人以宁静和和谐的感觉。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yī yùn hé wǔ píng sháo zhà èr shuǐ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

xī ài yī yǔ luò, jīn féng sháo yǔ zhà.
昔爱伊与洛,今逢苕与霅。
nán guō fù xī chéng, xiǎo sè míng yú jiǎ.
南郭复西城,晓色明於甲。
chén yīng shù kě zhuó, bái niǎo shuí lái xiá.
尘缨庶可濯,白鸟谁来狎。
luò rì tán shàng guī, yú gē zì xiāng dá.
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专题为您介绍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古诗,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