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 梅尧臣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长久以来,柘土沉没在水中,千里之外的人们为之叹息。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吴盐邑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空空如也的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浩荡的海水吞没了大片土地,广阔的天空中迷失了方向。

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谁能驾驶小船前往,早晚会遇到渔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柘湖的景色和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柘土沉没、吴盐邑消失,展现了岁月更迭和历史的无情。秦女神的存在与空虚,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实的荒凉。浩荡的海水和迷失的天津,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暗示着人生的迷茫和无常。最后,诗人提到扁舟和渔人,暗示着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人们需要坚持前行,寻找生活的希望和依靠。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它给人以深沉的感受,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它也展示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诗词形式的驾驭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yī yùn hé táng yàn yóu huá tíng shí yǒng zhè hú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

zhè tǔ jiǔ xiàn méi, qiān lǐ jiē shuǐ bīn.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
bù fù wú yán yì, kōng yǒu qín nǚ shén.
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hào dàng tūn hǎi rì, kuàng kuò mí tiān jīn.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
piān zhōu shuí néng wǎng, dàn mù féng yú rén.
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专题为您介绍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古诗,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柘湖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