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 梅尧臣

洛水美赬鲤,入河西去时。
三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鱼》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鱼》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洛水中一条美丽的赤鲤,它游向河西。在三个春天里,它跃上了玉浪,一天之内就到达了天池。作者认为,这条鱼垂钓起来并不容易,小鳞片也不应该随意剥落。鱼的腹中没有匕首,已经不能再帮助吴国的勇士了。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洛水美赤鲤,入河西去时。
Three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赤鲤游向河西,象征着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追求。三个春天里,它跃上了玉浪,一天之内到达了天池,表达了追求目标的坚持和迅速达成的决心。作者通过描述垂钓和小鳞片的态度,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最后,作者提到鱼腹中没有匕首,已经不能再帮助吴国的勇士,暗示了时光流转,事物的变迁,以及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它给人以启示,让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鱼》梅尧臣 拼音读音参考


luò shuǐ měi chēng lǐ, rù hé xī qù shí.
洛水美赬鲤,入河西去时。
sān chūn dēng yù làng, yī rì dào tiān chí.
三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
chuí diào qǐ róng xiàn, xiǎo lín yīng mò suí.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
fù zhōng wú bǐ shǒu, yǐ bù zhù wú ér.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鱼》专题为您介绍鱼古诗,鱼梅尧臣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