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军装十咏·铠》 高启

丝串镂文银,高城日照鳞。
擐来曾搅阵,一镞不伤身。
分类: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观军装十咏·铠》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观军装十咏·铠》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军装景象,表达了对勇士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丝串镂文银,高城日照鳞。
擐来曾搅阵,一镞不伤身。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军装的细节,展现了铠甲的华丽和坚固。"丝串镂文银"形容了铠甲上细腻的纹饰,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高城日照鳞"则描绘了铠甲上闪烁的光芒,给人一种庄严威武的印象。

接下来的两句"擐来曾搅阵,一镞不伤身"表达了铠甲的坚固和保护作用。"擐来"指的是穿上铠甲,"曾搅阵"表示曾经参与过激烈的战斗。"一镞不伤身"则强调了铠甲的防护效果,即使在战斗中也能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整首诗词通过对军装的描绘,展现了军人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对勇士们的敬佩和赞美。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军装的美感,又传递了对军人的崇高情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观军装十咏·铠》高启 拼音读音参考

guān jūn zhuāng shí yǒng kǎi
观军装十咏·铠

sī chuàn lòu wén yín, gāo chéng rì zhào lín.
丝串镂文银,高城日照鳞。
huàn lái céng jiǎo zhèn, yī zú bù shāng shēn.
擐来曾搅阵,一镞不伤身。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观军装十咏·铠》专题为您介绍观军装十咏·铠古诗,观军装十咏·铠高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