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墅杂赋(十六首)》 高启

虚阁近鸣湍,应宜把一竿。
雨伤春麦烂,风折晚蒲干。
抱瓮临江汲,携书入寺看。
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
¤
分类: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郊墅杂赋(十六首)》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郊墅杂赋(十六首)》是明代作家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虚阁近鸣湍,应宜把一竿。
在郊外的小楼靠近激流,应该拿起一竿钓鱼。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身处郊外小楼,听到激流的声音,感觉应该拿起渔竿去垂钓。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雨伤春麦烂,风折晚蒲干。
雨水破坏了春天的麦田,风折断了晚秋的芦苇。
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抱瓮临江汲,携书入寺看。
拿着瓮子到江边取水,携带书籍进寺庙阅读。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平凡的日常生活,他去江边取水,同时带着书籍进寺庙阅读。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
自愧为何能够独自幸福,世间艰难,难以获得这样的宁静。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幸福的感到惭愧,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宁静和幸福并不容易。通过对自身幸福与世间困苦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农民劳作的同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高启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郊墅杂赋(十六首)》高启 拼音读音参考

jiāo shù zá fù shí liù shǒu
郊墅杂赋(十六首)

xū gé jìn míng tuān, yīng yí bǎ yī gān.
虚阁近鸣湍,应宜把一竿。
yǔ shāng chūn mài làn, fēng zhé wǎn pú gàn.
雨伤春麦烂,风折晚蒲干。
bào wèng lín jiāng jí, xié shū rù sì kàn.
抱瓮临江汲,携书入寺看。
zì cán hé dú xìng, shì nán cǐ tōu ān.
自惭何独幸,世难此偷安。
¤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郊墅杂赋(十六首)》专题为您介绍郊墅杂赋(十六首)古诗,郊墅杂赋(十六首)高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