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春望(时在围中)》 高启

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落尽棠梨寒食雨,只应啼鸟不知愁。
分类:

作者简介(高启)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高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郡楼高望见江头,
油壁行春事已休。
落尽棠梨寒食雨,
只应啼鸟不知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中的春景。诗人站在高楼上,远望江头,但春天的景色已经消退。油壁上描绘的春天的景象也已经结束。棠梨花已经凋谢,而此时正值寒食时节下雨。然而,只有啼鸟不知道这种凄凉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中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郡楼高望和油壁行春事已休,暗示了春天的繁华已经过去,人们的欢乐也已消退。落尽棠梨寒食雨,描绘了凋谢的花朵和寒食时节的凄凉氛围。最后一句"只应啼鸟不知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与外界的不同寻常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春天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凄凉的情感。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明代诗人高启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高启 拼音读音参考

yǔ zhōng chūn wàng shí zài wéi zhōng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

jùn lóu gāo wàng jiàn jiāng tóu, yóu bì xíng chūn shì yǐ xiū.
郡楼高望见江头,油壁行春事已休。
luò jǐn táng lí hán shí yǔ, zhǐ yīng tí niǎo bù zhī chóu.
落尽棠梨寒食雨,只应啼鸟不知愁。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专题为您介绍雨中春望(时在围中)古诗,雨中春望(时在围中)高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