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竺山二十咏》 刘克庄

海岛五百士,刘郎庐亦深。
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石竺山二十咏》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石竺山二十咏》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石竺山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些寓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海岛五百士,刘郎庐亦深。
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石竺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和寓意,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海岛五百士,这里可以理解为山中的隐士或修行者。他们远离尘嚣,选择在这座山上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刘郎庐指的是刘克庄自己的住所,他也是其中一员。

接着,诗中提到了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阿罗汉是佛教中的高级修行者,具有超凡的神通力量。然而,诗人认为石竺山的隐士们并不像阿罗汉那样拥有神通,他们的修行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非追求外在的神奇能力。

整首诗词通过对石竺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隐士和阿罗汉的修行方式,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越物质世界的重要性。这种追求与当时宋代社会的繁华和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石竺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超脱的向往,以及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石竺山二十咏》刘克庄 拼音读音参考

shí zhú shān èr shí yǒng
石竺山二十咏

hǎi dǎo wǔ bǎi shì, liú láng lú yì shēn.
海岛五百士,刘郎庐亦深。
bù shì ā luó hàn, shén tōng wú chǔ xún.
不似阿罗汉,神通无处寻。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石竺山二十咏》专题为您介绍石竺山二十咏古诗,石竺山二十咏刘克庄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