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亭》 曾几

华发累朝人,苍髯几时树。
政恐郢斤寻,明堂要材具。
分类:

作者简介(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三老亭》曾几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三老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华发累朝人,
苍髯几时树。
政恐郢斤寻,
明堂要材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老人的形象,他的头发已经花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他的胡须已经长得苍老,不知道是何时开始的。他担心政治风云变幻,担忧明堂(指朝廷)需要有才干的人来支撑。

赏析:
《三老亭》通过描写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政治变迁的思考和忧虑。诗中的老人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历经岁月沧桑的智慧和经验。他的华发和苍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使他担忧。

诗中提到的“郢斤寻”是指一个寻找贤才的地方,表明了作者对政治体制的担忧。他认为明堂(朝廷)需要有材具(才干出众的人才)来支撑,才能保持政治的稳定和繁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政治局势的思考。通过描绘老人的形象和表达他的忧虑,诗词传达了一种对社会稳定和有才干的领导者的期望。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和政治的深刻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一些人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不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三老亭》曾几 拼音读音参考

sān lǎo tíng
三老亭

huá fà lèi cháo rén, cāng rán jǐ shí shù.
华发累朝人,苍髯几时树。
zhèng kǒng yǐng jīn xún, míng táng yào cái jù.
政恐郢斤寻,明堂要材具。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三老亭》专题为您介绍三老亭古诗,三老亭曾几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