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初秋诗》 庾信

落星初伏火。
秋霜正动钟。
北阁连横汉。
南宫应凿龙。
祥鸾栖竹实。
灵蔡上芙蓉。
自有南风曲。
还来吹九重。
分类:

作者简介(庾信)

庾信头像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奉和初秋诗》庾信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奉和初秋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落星初伏火。
秋霜正动钟。
北阁连横汉。
南宫应凿龙。

祥鸾栖竹实。
灵蔡上芙蓉。
自有南风曲。
还来吹九重。

中文译文:
落下的星星初次遮住了火光。
秋霜开始触动着古钟的声音。
北阁连绵着横亘的长城。
南宫应该凿凿地镂刻着神龙。

祥瑞的仙鸟栖息在竹林中。
灵秀的蔡州盛开着芙蓉花。
南风自有它的曲调,
再次吹来,飘荡在九重天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庾信的作品,描绘了初秋的景象,以及南北朝时代政治和文化的寓意。

诗中的第一句“落星初伏火”,形象地描述了星星的闪烁遮住了火光,意味着初秋的夜晚已经降临。第二句“秋霜正动钟”,通过秋霜触动古钟的声音,表达了季节转换的寓意,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接下来的两句“北阁连横汉,南宫应凿龙”,以政治隐喻的方式描绘了南北朝时代的局势。北阁连绵着横亘的长城,象征着北方的边塞防线;南宫则凿凿地镂刻着神龙,寓意着南方的宫廷权势。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祥鸾栖竹实,灵蔡上芙蓉”,展现了南方的自然景观。祥瑞的仙鸟栖息在竹林中,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灵秀的蔡州盛开着芙蓉花,描绘了南方的花园景色。

最后两句“自有南风曲,还来吹九重”,表达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好的音乐。南风自有它的曲调,预示着和煦的南风将再次吹拂,飘荡在九重天上,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整首诗以初秋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运用政治隐喻,表达了南北朝时代的政治局势和文化特点,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音乐之美的赞美。这首诗充满了意境和想象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艺术享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奉和初秋诗》庾信 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chū qiū shī
奉和初秋诗

luò xīng chū fú huǒ.
落星初伏火。
qiū shuāng zhèng dòng zhōng.
秋霜正动钟。
běi gé lián héng hàn.
北阁连横汉。
nán gōng yīng záo lóng.
南宫应凿龙。
xiáng luán qī zhú shí.
祥鸾栖竹实。
líng cài shàng fú róng.
灵蔡上芙蓉。
zì yǒu nán fēng qū.
自有南风曲。
hái lái chuī jiǔ zhòng.
还来吹九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奉和初秋诗》专题为您介绍奉和初秋诗古诗,奉和初秋诗庾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