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晁补之

诛茅斩恶木,众卉方以朋。
掘沙到沮洳,方复见此澄。
客来恍异境,物象初不增。
以此自诳目,果下能日乘。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诛茅斩恶木,众草方以朋。
掘沙到沮洳,方复见此澄。
客来恍异境,物象初不增。
以此自诳目,果下能日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池边的感悟和思考。作者通过诛除茅草和砍伐邪恶的树木,使得花草可以自由地生长。他挖掘沙土,直到水清澈可见底,回复了池水的澄净。当客人来到这里时,会感到境界变得陌生而奇特,但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并没有因此而增添什么东西。通过这种方式,作者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只有真正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人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收获和成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在池边所做的一系列行动,展示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作者以清除杂草和恶树的方式,使得花草可以茁壮成长,表达了对于清除障碍和恶劣环境的重视。通过挖掘沙土直到水澄清,作者象征性地表示要通过努力和坚持,使得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能够显露出来。当客人来到这个地方时,感到陌生和奇特,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和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要有直觉和洞察力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最后两句表达了只有真正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和进步。整首诗词意境清新、含蓄,通过简洁的描述和抒发,表达了晁补之对于真实和洞察力的思考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yán shēng bó wēn chí shàng bā shǒu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zhū máo zhǎn è mù, zhòng huì fāng yǐ péng.
诛茅斩恶木,众卉方以朋。
jué shā dào jù rù, fāng fù jiàn cǐ chéng.
掘沙到沮洳,方复见此澄。
kè lái huǎng yì jìng, wù xiàng chū bù zēng.
客来恍异境,物象初不增。
yǐ cǐ zì kuáng mù, guǒ xià néng rì chéng.
以此自诳目,果下能日乘。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专题为您介绍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古诗,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