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县逢无斁二首二》 晁补之

千载昌期尚此逢,询谋多在布韦中。
南归已后锺山集,犹忆君王代尘松。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虹县逢无斁二首二》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虹县逢无斁二首二》
朝代:宋代
作者:晁补之

千载昌期尚此逢,
询谋多在布韦中。
南归已后锺山集,
犹忆君王代尘松。

中文译文:
千载昌盛的时期还在此相逢,
多次商讨计划都在布韦中。
南归归来后,在锺山集会,
仍然怀念君王代代相传的松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对君王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写道:“千载昌期尚此逢”,意味着此刻正值一个辉煌的时期。诗人感慨这个辉煌时期仍然存在,而他正好在这个时期中相逢。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代的认同。

接下来的两句:“询谋多在布韦中”,描绘了诗人和他的同伴们在布韦(一种常用的书写材料)上商讨计划的情景。这句话暗示了他们在这个时期积极参与政治和决策的活动,展示了他们的才智和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南归归来后,在锺山集会。锺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聚集地,有许多文人雅士聚集于此,进行文化交流和创作。这里也可能象征着一个与过去辉煌时期的对接和传承。

最后两句:“犹忆君王代尘松”,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思念之情。尘松可以指代君王代代相传的血脉,也暗示了君王的高贵和不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君王的赞颂和对君王执政时的繁荣景象的怀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晁补之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景仰和对君王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晁补之积极参与政治和关心国家发展的态度。这首诗以其深情和意境的抒发,向读者展示了晁补之对时代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虹县逢无斁二首二》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hóng xiàn féng wú yì èr shǒu èr
虹县逢无斁二首二

qiān zǎi chāng qī shàng cǐ féng, xún móu duō zài bù wéi zhōng.
千载昌期尚此逢,询谋多在布韦中。
nán guī yǐ hòu zhōng shān jí, yóu yì jūn wáng dài chén sōng.
南归已后锺山集,犹忆君王代尘松。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虹县逢无斁二首二》专题为您介绍虹县逢无斁二首二古诗,虹县逢无斁二首二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