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寇准

严钟将报曙,游子已登途。
野火时明灭,残星似有无。
分类:

作者简介(寇准)

寇准头像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早行》寇准 翻译、赏析和诗意

《早行》是一首宋代寇准创作的诗词。它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以及一位游子离开家乡踏上旅途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早行》

严钟将报曙,
游子已登途。
野火时明灭,
残星似有无。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清晨时分为背景,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旅途的启程。作者运用景物描写,将黎明时分的景象与游子的命运相联系,传达出别离的苦涩和远行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画面。首两句"严钟将报曙,游子已登途"直接描绘了黎明时钟声的鸣响和游子踏上旅途的场景。钟声作为黎明的象征,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游子离别故乡,踏上旅途,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望。

接下来的两句"野火时明灭,残星似有无"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描绘了黎明时分天空中的景象。野火时明时灭,象征着离别的忧伤和希望的闪现。残星似有似无,表达了离别之后对彼此的思念和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离别和旅行的情感体验。作者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对黎明时分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离别与希望的复杂情感。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高超才华和对人生离合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早行》寇准 拼音读音参考

zǎo xíng
早行

yán zhōng jiāng bào shǔ, yóu zǐ yǐ dēng tú.
严钟将报曙,游子已登途。
yě huǒ shí míng miè, cán xīng shì yǒu wú.
野火时明灭,残星似有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早行》专题为您介绍早行古诗,早行寇准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