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苏辙

我生无定居,投老旋求宅。
未暇栋宇完,先问松筠碧。
床锐日益销,车辖转生涩。
东家虽告贫,鬻否犹未必。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生无定居,投老旋求宅。
未暇栋宇完,先问松筠碧。
床锐日益销,车辖转生涩。
东家虽告贫,鬻否犹未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辙对于生活无常的感慨和对于安定居所的渴望。苏辙在诗中以自己无法安定居住的境遇为出发点,表达了他对于栖身之地的追求和对于稳定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于居所的思考。首先,作者表达了自己没有固定住所的处境,他不断地迁徙、寻求居所,但却未能有机会居住在完整的房舍中。然后,他提到先问松筠碧,这里的松筠碧可以理解为环境的美好之处,暗示了他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床锐日益销、车辖转生涩的描写,通过床和车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在流离失所中生活的困苦和不便。床锐日益销意味着作者一直在疲于奔波,无法得到充分休息;车辖转生涩则暗示了他的行程艰辛,车子行驶不畅,生活艰苦。

最后两句东家虽告贫,鬻否犹未必,表明即使东家告诉他他们贫穷,但是否愿意出售房屋给他仍然未知。这里反映了作者在寻找居所时面临的困难,即使有人愿意出售房屋,作者是否有足够的财力购买也是未知的。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境遇和对于安定居所的追求,展现了他在流离失所中的无奈和困苦。这首诗词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于稳定生活的渴望和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大、人们生活困苦的一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hé chí tián shè zá shī jiǔ shǒu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wǒ shēng wú dìng jū, tóu lǎo xuán qiú zhái.
我生无定居,投老旋求宅。
wèi xiá dòng yǔ wán, xiān wèn sōng yún bì.
未暇栋宇完,先问松筠碧。
chuáng ruì rì yì xiāo, chē xiá zhuǎn shēng sè.
床锐日益销,车辖转生涩。
dōng jiā suī gào pín, yù fǒu yóu wèi bì.
东家虽告贫,鬻否犹未必。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专题为您介绍和迟田舍杂诗九首古诗,和迟田舍杂诗九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