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苏辙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
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去空留鹤,
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
槐木拥亭高。
乌噪知人至,
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
解带不穿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安王氏中的隐堂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离别和对自然山水的思念之情。官职离去后,只留下了一只孤独的仙鹤,山景浑浊不见神龟。竹林中的阳光洒落清净,槐树将亭子高高拥抱。乌鸦的叫声知道有人来了,蝉的鸣叫让人感到口干劳累。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够在隐堂上一起饮酒,解开束缚,不再穿着官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官员离开官场后的心境和对自然的向往。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虚荣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鹤象征着高飞远离尘世的意境,与官场的离别相呼应,而浑浊不见的神龟则暗示着对现实世界的失望。竹林迎接朝阳的景象给人以一片宁静和纯净之感,槐木拥亭的形象则显示了隐居之地的高雅和独特。乌鸦的叫声和蝉的鸣叫则对比了官场的喧嚣和自然的宁静,突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解脱束缚,不再受官场礼仪束缚的愿望,提出了在隐堂上共饮的邀请,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tí cháng ān wáng shì zhōng yǐn táng wǔ shǒu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guān qù kōng liú hè, shān fú bú jiàn áo.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
zhú lín yíng rì jìng, huái mù yōng tíng gāo.
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
wū zào zhī rén zhì, chán míng jué kǒu láo.
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
shuí néng yǐn táng shàng, jiě dài bù chuān páo.
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专题为您介绍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古诗,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