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 苏辙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清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苏辙自述的一次游山经历,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忆自栖贤夜入城,
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
特地来游慰昔情。
清外声闻安至此,
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
一盏醍醐饱粟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的情感主题是回忆和思念。苏辙在诗中回忆起自己从前隐居在庐山上的日子,夜晚离开山中,进入城市,一位僧人在路边迎接他。作者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能够及时回到这里,对此感到遗憾。然而,他特地来到这里游玩,以慰藉昔日的情感。

诗中的"自栖贤"指的是苏辙自己,"书庐山"是指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则是庐山刘顗宫苑上的壁画,被苏辙视为绝世之作。

诗词的第一句描述了苏辙自己从庐山离开,夜晚进入城市的情景。第二句描写了一位僧人在路边迎接他,这位僧人可能是认识苏辙的人或庐山的住持。第三句表达了苏辙未能及时回到这里的懊悔之情。第四句则表达了苏辙特意来到这里游玩,以安慰过去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苏辙在此地的情景。他听到了清脆的外界声音,但不知道是谁击鸣着堂中的天鼓。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匆匆地离开,返回深山中,同时提到了一盏醍醐(指最好的酒)饱满着粟(指最好的食物)的罂(一种容器),暗示苏辙带着美好的回忆和满足而离去。

整首诗词以忆、道、偶然、特地、清外声闻、堂中天鼓、匆匆复向深山去为线索,通过描绘作者游历的场景和内心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内心追求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shū lú shān liú yǐ gōng yuàn wū bì sān jué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

yì zì qī xián yè rù chéng, dào biān lán rě yī sēng yíng.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ǒu rán bú dào zhōng yí hèn, tè dì lái yóu wèi xī qíng.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qīng wài shēng wén ān zhì cǐ, táng zhōng tiān gǔ wèi shuí míng,
清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
cōng cōng fù xiàng shēn shān qù, yī zhǎn tí hú bǎo sù yīng.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专题为您介绍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古诗,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