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斋竹三绝》 苏辙

旧山修竹半尘埃,谁种南林待我来。
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南斋竹三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南斋竹三绝》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旧山修竹半尘埃,
谁种南林待我来。
新笋出墙秋雨足,
闭门长与护苍苔。

中文译文:
古老的山上修剪的竹子半被尘埃覆盖,
等待我来种植南边的林木。
新生的竹笋从墙外冒出,秋雨丰沛,
我长时间地闭门守护着苍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的,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南斋竹三绝》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切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一片修剪整齐的竹林,但却被尘埃所覆盖。这里的"旧山"可以理解为诗人生活中的老家,他感叹竹林的状况,同时暗示他离开了这片竹林已经很久。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期待和承诺。他说,谁为我种植这片南方的竹林呢?这是一种等待和归属的心情,他期待着自己能够回到竹林中,并为它添上新的生机。

最后两句描述了新生的竹笋从墙外冒出的景象,而秋雨的滋润更加促进了竹笋的生长。诗人选择了闭门长时间守护苍苔,表达了他对竹林的保护和呵护,也象征着他对自然的珍惜和顺应。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林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与竹子的对话,他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绿色生态环境的呼唤。这首诗词通过自然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渴望,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南斋竹三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nán zhāi zhú sān jué
南斋竹三绝

jiù shān xiū zhú bàn chén āi, shuí zhǒng nán lín dài wǒ lái.
旧山修竹半尘埃,谁种南林待我来。
xīn sǔn chū qiáng qiū yǔ zú, bì mén zhǎng yǔ hù cāng tái.
新笋出墙秋雨足,闭门长与护苍苔。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南斋竹三绝》专题为您介绍南斋竹三绝古诗,南斋竹三绝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