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 苏辙

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是苏辙写的一首诗词,描写了李公麟山庄图中的第十九幅,作者在山行中看到了这幅图并对其进行了题咏。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苍壁立精铁,
县泉泻天绅。
山行见已久,
指与未来人。

这首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公麟山庄图中的第十九幅,展现了山行者在壮丽的山壁前的景象和感受。"苍壁立精铁"表达了山壁高耸、险峻的特点,给人以坚固、厚实的感觉。"县泉泻天绅"描绘了山中的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了一条细长的水带,仿佛一条悬挂在天空中的丝带。这两句表达了山壁和泉水的壮丽和磅礴之美。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这两句意味深长。"山行见已久"表明作者对山行有着长久的经历和感悟,他对山的了解已经超过普通人。"指与未来人"则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思考。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体会到的山的美景和意境,通过作品传递给未来的读者,与他们共享这份美好。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山的深情和对文学创作的思考。通过山壁和泉水的描写,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与思考,诗词传递出一种壮丽、厚重的山水意境,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心境与情感。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风景的壮美,又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独特感悟和对读者的思考与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tí lǐ gōng lín shān zhuāng tú qí shí jiǔ chén péng jì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

cāng bì lì jīng tiě, xiàn quán xiè tiān shēn.
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
shān xíng jiàn yǐ jiǔ, zhǐ yǔ wèi lái rén.
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专题为您介绍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古诗,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九陈彭漈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