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石秀才月下》 曾巩

今宵月色明千里,秋水与天无表里。
树木矫矫蛟龙蟠,屋瓦鳞鳞雪霜洗。
林下病人毛骨醒,目爱清光不知己。
秋风自作竽籁声,更送城笳夜深起。
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
子真爱我常存心,安用芜辞烦笔纸。
分类: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头像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答石秀才月下》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石秀才月下》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宵月色明千里,
秋水与天无表里。
树木矫矫蛟龙蟠,
屋瓦鳞鳞雪霜洗。
林下病人毛骨醒,
目爱清光不知己。
秋风自作竽籁声,
更送城笳夜深起。
客衾初寒睡未能,
忽得子诗哦以喜。
子求我和何勤劬,
我知枯疏少知己。
子真爱我常存心,
安用芜辞烦笔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月明如昼的夜晚景象,以及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开头表现了明亮的月色,月光照亮千里之遥,而秋水与天空则无法辨认其界限。这种模糊的边界给人以一种开放和不确定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棵挺拔的树木,它如蛟龙盘曲蜿蜒,屋瓦上的霜雪洗涤得如鳞片般闪亮。这些形象烘托出夜晚的静谧和寒冷。

在林下,有一个病人苏醒过来,他被清澈的月光所吸引,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和身份。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浩瀚宇宙中个体的渺小和迷茫。

随后,秋风自动吹响了竽笙的声音,这是一种悠扬的乐音。这种音乐在深夜里为城市带来了一片宁静,唤醒了人们的心灵。

然后,作者谈及了一个朋友的来信,这封信使他感到欣喜。朋友问作者为何如此勤劳辛劳,而作者则知道自己的文学作品鲜有人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创作的苦闷与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真挚的爱意,他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繁琐的纸笔,因为朋友对他的珍爱永存于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夜晚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也凸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执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答石秀才月下》曾巩 拼音读音参考

dá shí xiù cái yuè xià
答石秀才月下

jīn xiāo yuè sè míng qiān lǐ, qiū shuǐ yǔ tiān wú biǎo lǐ.
今宵月色明千里,秋水与天无表里。
shù mù jiǎo jiǎo jiāo lóng pán, wū wǎ lín lín xuě shuāng xǐ.
树木矫矫蛟龙蟠,屋瓦鳞鳞雪霜洗。
lín xià bìng rén máo gǔ xǐng, mù ài qīng guāng bù zhī jǐ.
林下病人毛骨醒,目爱清光不知己。
qiū fēng zì zuò yú lài shēng, gèng sòng chéng jiā yè shēn qǐ.
秋风自作竽籁声,更送城笳夜深起。
kè qīn chū hán shuì wèi néng, hū dé zi shī ó yǐ xǐ.
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zi qiú wǒ hé hé qín qú, wǒ zhī kū shū shǎo zhī jǐ.
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
zǐ zhēn ài wǒ cháng cún xīn, ān yòng wú cí fán bǐ zhǐ.
子真爱我常存心,安用芜辞烦笔纸。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答石秀才月下》专题为您介绍答石秀才月下古诗,答石秀才月下曾巩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