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十一伯奉议四首》 黄公度

往者更声律,公兮独老成。
馀波及犹子,作赋得虚名。
瘴海三年别,灵岩一梦惊。
归来访遗跡,心折涕纵横。
分类:

作者简介(黄公度)

黄公度头像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挽十一伯奉议四首》黄公度 翻译、赏析和诗意

《挽十一伯奉议四首》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诗以哀怀之情,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诗词中的“往者更声律,公兮独老成”表明了作者曾经与已故的亲人共同修习声律,而如今亲人已经离世,只有作者一个人独自老去。这里的“声律”指的是诗词的音律和韵律,可以理解为作者与亲人共同追求文学艺术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余波及犹子,作赋得虚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亲人的离世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虚无,对于所获得的名誉和成就也感到空虚和无足轻重。这里的“犹子”指的是作者自己,表示作者如同孤独的孩子一样,继承了亲人的遗志,但心中仍然感到空虚。

接下来的两句“瘴海三年别,灵岩一梦惊”描绘了作者离乡背井的情景。瘴海是指疾病流行的地区,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离开家乡三年之久。而“灵岩一梦惊”则表明了作者在异乡的一段奇梦经历,这个梦惊醒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的两句“归来访遗迹,心折涕纵横”表现了作者回到故乡,寻访亲人遗迹时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作者在回乡时感到心灵上的挫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纵横交织。

整首诗以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为主题,通过描写作者个人经历和情感抒发,表达了对亲情、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深切思考。这首诗的诗意在于唤起读者对亲情和生命的反思,以及对无常和离别的感慨。通过对生命短暂和遗失的思考,作者引发人们对于珍惜亲情和把握当下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挽十一伯奉议四首》黄公度 拼音读音参考

wǎn shí yī bó fèng yì sì shǒu
挽十一伯奉议四首

wǎng zhě gèng shēng lǜ, gōng xī dú lǎo chéng.
往者更声律,公兮独老成。
yú bō jí yóu zǐ, zuò fù dé xū míng.
馀波及犹子,作赋得虚名。
zhàng hǎi sān nián bié, líng yán yī mèng jīng.
瘴海三年别,灵岩一梦惊。
guī lái fǎng yí jī, xīn zhé tì zòng héng.
归来访遗跡,心折涕纵横。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挽十一伯奉议四首》专题为您介绍挽十一伯奉议四首古诗,挽十一伯奉议四首黄公度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