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 姜夔

和靖当年不聚妻,因何七世有孙儿。
若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分类:

作者简介(姜夔)

姜夔头像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姜夔 翻译、赏析和诗意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
和靖当年不聚妻。
因何七世有孙儿,
若非鹤种并龙种,
定是瓜皮搭李皮。

诗意:
这首诗词嘲笑了名为和靖的人的七世孙。和靖本人当年为何不和妻子团聚?为什么他的后代会有七世孙儿?如果不是因为鹤和龙的血统融合,那必定是瓜皮和李皮的结合。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嘲讽的手法,以戏谑的口吻揭示了和靖的后代的身世之谜。姜夔通过对和靖的家族传承的调侃,间接地对和靖本人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诗中的“和靖当年不聚妻”表明和靖当初与妻子分离的原因,这种分离可能与和靖本人的行为有关,但具体细节并未明确。而“因何七世有孙儿”则暗示了和靖的后代为何能够延续至七世孙的问题,这里作者以一种讽刺的语气来暗示后代的身世并非正常。最后两句诗中,“鹤种”和“龙种”的提及,以及“瓜皮”和“李皮”的对应,是对和靖后代身份之谜的一种幽默解释,暗示了可能的血统来源,但又显得荒诞可笑。

整首诗以幽默讽刺的方式点出了和靖后代身世之谜,展现了作者的才思敏捷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通过这种调侃,姜夔在文字间表达了对和靖个人行为和家族传承的一种不满,并以戏谑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讽刺和揭示。这首诗也可视为宋代社会中对名人后代的批评之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家族荣誉和个人行为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姜夔 拼音读音参考

cháo lín kě shān chēng hé jìng qī shì sūn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

hé jìng dāng nián bù jù qī, yīn hé qī shì yǒu sūn ér.
和靖当年不聚妻,因何七世有孙儿。
ruò fēi hè zhǒng bìng lóng zhǒng, dìng shì guā pí dā lǐ pí.
若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专题为您介绍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古诗,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姜夔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