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 刘子翚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
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分类:

作者简介(刘子翚)

刘子翚头像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刘子翚 翻译、赏析和诗意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

仓黄禁陌放飞戈,
南去我稀北去多。
自古胡沙埋皓齿,
不堪重唱蓬蓬歌。

译文:
仓黄禁陌上放飞着戈兵,
南方去的人我很少,北方去的人很多。
自古以来,胡人在黄沙中埋葬着白骨,
无法再唱出那悲凉的歌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汴京(今天的开封)的景象。"仓黄禁陌"是指城市中的仓库、黄土和街道,暗示了城市繁荣的景象。"放飞戈兵"则暗示战争和军队的存在。诗人表达了南方去的人稀少、北方去的人众多的现象,可能暗指了边疆的动荡和北方的战事频繁。接下来,诗人用"胡沙埋皓齿"形象地描绘了胡人在黄沙中埋葬的白骨,表达了长期战乱的悲凉。最后,诗人表示这种悲凉的景象再也无法唱出那悲伤的歌曲。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汴京的景象,通过对南北人口流动的描述、胡人白骨的描绘以及对歌曲的暗示,诗人表达了一种悲凉和战乱的氛围。诗中的"仓黄禁陌"、"放飞戈兵"等形象描绘生动而富有力量感。"胡沙埋皓齿"的意象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战争悲剧的反思。整首诗意独特而深沉,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出浓郁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刘子翚 拼音读音参考

biàn jīng jì shì èr shí shǒu qí shí bā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

cāng huáng jìn mò fàng fēi gē, nán qù wǒ xī běi qù duō.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
zì gǔ hú shā mái hào chǐ, bù kān chóng chàng péng péng gē.
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专题为您介绍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古诗,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八刘子翚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