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歌》 汪元量

汉儿辫发笼氈笠,日暮黄金台上立。
臂鹰解带忽放飞,一行塞雁南征急。
分类: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幽州歌》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幽州歌》是宋代文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景象和壮丽的战争场面,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战斗精神。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汉军士兵束着辫发,戴着皮帽,站在黄金台上,等待日落。
他们解下鹰臂上的绳带,突然放飞,一群雁飞向南方,传递着紧急的征召信息。

诗意和赏析:
《幽州歌》通过描绘北方边塞的景象,表达了汉军士兵的英勇和忠诚,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感。诗中的黄金台是指边塞上的哨所,士兵们在那里守卫着国家的安全。他们束着辫发,戴着笠帽,形象坚毅而英武。诗中的鹰和雁象征着边塞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的紧迫性。士兵们放飞鹰和传递征召信息的雁,展示了他们对保卫国家的决心和行动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动作,展示了北方边塞的生动场景,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紧张氛围和壮丽景象。诗中的辫发、皮帽、黄金台、鹰和雁等形象,都展现了边塞士兵的特点和辛勤工作的背景。整首诗词蕴含了民族精神、忠诚和爱国主义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边塞士兵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宁的关切。

总之,《幽州歌》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北方边塞士兵的形象和战争的紧迫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忧虑和对士兵的赞美之情。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了深刻的诗意和情感,成为了宋代边塞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幽州歌》汪元量 拼音读音参考

yōu zhōu gē
幽州歌

hàn ér biàn fā lóng zhān lì, rì mù huáng jīn tái shàng lì.
汉儿辫发笼氈笠,日暮黄金台上立。
bì yīng jiě dài hū fàng fēi, yī xíng sāi yàn nán zhēng jí.
臂鹰解带忽放飞,一行塞雁南征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幽州歌》专题为您介绍幽州歌古诗,幽州歌汪元量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